FLIPPER试验表明,对于内分泌敏感激素受体(HR)阳性、HER2阴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,与单独使用氟维司群和安慰剂相比,氟维司群联用帕博西尼(爱博新),可改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(PFS)。此外,与单独使用氟维司群相比,该双重疗法可改善中位PFS、客观缓解率(ORR)和临床受益率(CBR),并显示出可控制的毒性。
Joan Albanell博士在ESMO会议上展示试验结果时,说:“在内分泌敏感型疾病的一线疗法中,氟维司群+帕博西尼优于氟维司群+安慰剂,这些数据提供了证据。”
根据3期PALOMA-3试验的结果,氟维司群和帕博西尼被证明是治疗HR阳性、HER2阴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标准疗法,这些患者在先前的内分泌治疗中疾病进展或复发,其总生存期(OS)与单用氟维司群相比有显著改善。然而,该试验不包括内分泌敏感疾病患者。FLIPPER试验旨在探讨一线环境下,治疗HR阳性、HER2阴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(包括内分泌敏感疾病患者)时,在氟维司群中添加帕博西尼的益处。
FLIPPER试验是一项正在进行的随机、双盲、平行组、多中心、国际试验,招募绝经后妇女;HR阳性,HER2阴性转移性乳腺癌;内分泌敏感疾病,定义为至少5年辅助内分泌治疗后复发,无病间隔超过12个月,或新发转移性疾病;ECOG表现状态为0至2;也未治疗过转移性疾病。
共有189名患者被随机分配到氟维司群和帕博西尼的实验组(n=94)或氟维司群和安慰剂的对照组(n=95)。在试验开始时,患者按内脏转移与非内脏转移、新发与复发进行分层。
在第一个周期的第1天和第15天服用500mg的氟维司群,之后每28天服用一次。帕博西尼给药量为125mg,每28天周期,用药3周,停药1周。治疗一直持续到疾病进展、症状恶化、不可接受的毒性、死亡或退出试验。
主要终点是研究人员使用RECIST v1.1标准评估的1年PFS率。次要终点包括中位PFS、OS、ORR、CBR、1年和2年OS率、安全性和耐受性以及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。研究人员还试图找出有希望的缓解、检测、耐药性生物标志物。
中位随访时间28.6个月(范围1.5-44.8)后,1年时氟维司群和帕博西尼组的PFS率为83.5%,而氟维司群和安慰剂组为71.9%,达到主要终点。
实验组的中位PFS为31.8个月(80%CI,30.3-33.4),对照组的中位PFS为22个月(80%CI,18.5-25.1)。
接受氟维司群和帕博西尼治疗的内脏疾病患者(n=57)的中位PFS为30.9个月,而氟维司群和安慰剂组为19.4个月(n=57)。1年时,双重疗法和氟维司群单药疗法的PFS率分别为81.8%和69.6%。
在非内脏疾病患者中,氟维司群和帕博西尼组的中位PFS为33.4个月(n=37),而单用氟维司群组的中位PFS为25.6个月(n=38)。联合用药组1年PFS率为85.9%,单用氟维司群组为75.4%。
新发转移性疾病患者中,氟维司群和帕博西尼组的中位PFS为33.4个月(n=44),而单用氟维司群组为16.4个月(n=42)。12个月时,实验组PFS率为90.5%,而对照组为60.2%。
复发性疾病患者中,氟维司群和帕博西尼组的中位PFS为30.5个月(n=50),而单用氟维司群组为27.3个月(n=53;HR,0.89;80%CI,0.62-1.28;P=.679)。12个月的PFS率分别为80.8%和77.3%(HR,1.21;80%CI,0.69-2.12;P=1)。
“在这些探索性试验中,结果是产生假设的,必须这样解释。”西班牙巴塞罗那德马医院肿瘤内科主任Albanell博士说。
数据截止时,OS数据尚未成熟,在ESMO演示期间未报告。
大多数亚组分析倾向于在氟维司群中增加帕博西尼。ECOG表现状态为1(HR,0.32)、新发转移性疾病(HR,0.30)、多个转移部位(HR,0.44)、孕酮受体阳性(HR,0.43)和管腔A样疾病(HR,0.37)的患者尤其能从帕博西尼的增加中获益。
实验组的ORR为68.3%,对照组为42.2%(优势比,2.9;80%Cl,1.79-4.62;P=.004)。CBR被定义为至少24周的缓解加疾病稳定,联合用药组的CBR为90.4%,而单用氟维司群组为80.0%(优势比,2.3;80%CI,1.33-4.03;P=.048)。
实验组89.4%的患者出现了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(AE),对照组62.1%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。实验组约有15%的患者停止了帕博西尼,4.3%的患者停止了所有试验药物,而对照组中有4.2%的患者停止了治疗。实验组有26.6%的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,而对照组为20.0%。实验组报告了两例死亡事件,但均被认为与治疗无关。
在实验组中,常见的与治疗相关的血液学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(68.1%)、白细胞减少症(26.6%)、淋巴细胞减少症(14.9%)和贫血(3.2%),所有这些都是3/4级。未发现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。最常见的非血液学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为疲劳(12.8%)、腹泻(3.2%)、便秘(3.2%)和丙氨酸转氨酶升高(3.2%),均为2至4级。
Albanell博士指出,实验组有3例出现肺炎(2个1级和1个3级);2例血栓栓塞事件(1个2级和1个3级)。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了解:
2020-12-31
2020-12-31
2020-12-31
2020-12-31
2020-12-31
2020-12-31
2018-11-15
2017-10-26
2018-11-14
2018-11-16
2018-11-14
2018-11-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