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量的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从一线治疗受益第一代EGFR-酪氨酸激酶抑制剂(TKI),例如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。但是,已经描述了多种获得性耐药机制,这些机制限制了第一代EGFR-TKI的临床疗效。在此,我们报告了罕见的携带EGFR的肺腺癌病例在给予目标疗法之前,外显子19缺失突变。该患者通过伴有T790M突变的小细胞肺癌(SCLC)转化获得了对第一代EGFR-TKI的耐药性。出乎意料的是,该SCLC患者对第三代EGFR-TKI奥希替尼(泰瑞莎)保持了敏感反应。这种特殊情况可能表明,奥希替尼代表了具有EGFRT790M突变的SCLC患者的有效靶标药物。
EGFR-TKIs通过抑制EGFR诱导的非小细胞肺癌(NSCLC)下游信号通路,彻底改变了治疗领域。但是,大多数患者最终会在两年内出现耐药性和进展,并且已经确定了几种获得性耐药机制,包括EGFRT790M突变,MET或HER2扩增,磷酸肌醇3-激酶途径激活以及罕见的从肺腺癌(LUAD)转变为小细胞肺癌(SCLC)。如果NSCLC患者已获得T790M突变,则建议使用第三代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(TKI)奥希替尼。
一名46岁的女性,有被动吸烟史,表现为呼吸困难和无意识的体重减轻,接受了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(CT)扫描,发现右中叶肿块(51 x 61 mm)以及多处胸腔和骨转移。她的临床分期为T4N2M1b(IV期)。从形态学上讲,免疫组化显示低分化的腺癌,其甲状腺转录因子1(TTF-1)呈弥漫阳性,而Napsin A呈局灶性阳性。定性检测(扩增难治性突变系统PCR)显示,该肿瘤具有经典的EGFR外显子19缺失突变。该名妇女随后接受了吉非替尼治疗,体重明显下降。
在她首次接触吉非替尼后六个月,原发肿块和转移性结节表现出明显肿大,并伴有逐渐增加的骨痛。患者随后接受了CT引导的经皮肺穿刺活检,结果显示SCLC转化。鉴于没有获得足够的活检组织用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下一代测序(NGS),因此收集了血液样本进行驱动基因测试,结果显示她携带了新的EGFR-T790M突变。然后,她接受了奥希替尼治疗并获得了出色的改善。
但是,在初次接触奥希替尼后约五个月,CT和全身骨扫描显示病情进一步恶化。另一个CT引导的经皮肺活检标本显示了带有神经内分泌标志物的SCLC形态,包括Syn的弥散阳性和CgA和CD56的局灶性阳性。此外,我们收集了外周血,并定义了循环中的肿瘤细胞(CK + / CD45 + / 4',6-二mid氨基-2-苯基吲哚[DAPI] +)和白细胞(CK- / CD45 + / DAPI +)。RB1和TP53失活突变在此SCLC转化中得到了明确鉴定。
此外,组织NGS还显示保留了EGFR外显子19缺失(81.18%)和EGFRT790M突变(3.10%),并检测到一些新的突变位置,包括CTNNB1,FGFR2,HRAS,PIK3CA和RET突变。该患者接受了标准的化疗方案,并采用了间歇性的依托泊苷-顺铂方案(EP),并在每个化疗周期后继续服用奥希替尼。经过六个疗程的化疗后,胸部CT表现出明显的临床反应,包括原发性肺块缩小和转移性结节。患者继续服用奥希替尼,并实现了四个月的无进展生存期(PFS)。2018年3月,肿瘤进展为胸部肿块和多处脑转移。在获得书面知情同意书后,进行了进行性肿块的第四次活检,发现Syn阳性,CgA阳性和CD56阳性SCLC,无腺癌组织学证据。分子分析显示T790M突变得以保留,并鉴定出新的EGFRC797S突变。
在这种情况下,该患者通过伴随SCLC转化的T790M突变获得了对第一代EGFR-TKI的耐药性。先前的研究表明,T790M突变是NSCLC对吉非替尼耐药的主要原因。作为另一种耐药机制,据报道SCLC转化发生在4–14%的LUAD病例中。SCLC转化与肺癌的快速发展和恶化有关。此外,没有针对SCLC患者的理想靶向药物。虽然冈本等。报道称,具有激活的EGFR突变的SCLC对吉非替尼表现出令人惊讶的反应,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奥西替尼可以作为SCLC的靶向候选药物。尽管进行了SCLC转化,但这种SCLC病例仍显示出对奥希替尼的敏感性。我们建议T790M突变也可能是SCLC中对奥希替尼响应的基础。我们患者的第四次活检显示SCLC携带了一个新的C797S突变。根据以前的报道,C797S突变有助于NSCLC中的奥希替尼耐药。因此,C797S突变也可能在SCLC的奥希替尼耐药中起重要作用。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了解更多:
2020-11-16
2020-11-16
2020-11-16
2020-11-16
2020-11-16
2020-11-16
2018-11-15
2017-10-26
2018-11-14
2018-11-16
2018-11-14
2018-11-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