乐伐替尼(乐卫玛,仑伐替尼)最近被批准用于治疗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(RR-DTC)。在这里,我们表征了乐伐替尼的药代动力学(PK)谱,并确定了解释人类个体PK变异性的内在和外在因素。该人群PK分析使用了来自15项临床研究的汇总数据,包括健康受试者的8项1期研究,实体瘤患者的4项1期研究,甲状腺癌患者的2项2期研究和RR‐患者的3期研究。
结果:最终的汇总数据集包括来自779名接受3.2–32 mg口服乐伐替尼的受试者的数据,主要是片剂或胶囊剂,每天一次。乐伐替尼 PK最好用线性消除的三室模型来描述。乐伐替尼吸收最好通过同时的一阶和零阶吸收来描述。乐伐替尼表观清除率(CL / F)的总体平均值为6.56 lh-1[变异系数(%CV)25.5],并且与剂量和时间无关。胶囊形式的乐伐替尼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0%vs.片(%CV 30.2)。
最终的PK模型包括体重的显着但微不足道的影响(CL / F变化的2.8%),肝功能标记物[碱性磷酸酶(-11.7%)和白蛋白(-6.3%)]以及伴随的细胞色素P450 3A4诱导剂(+ 30%)和乐伐替尼 CL / F抑制剂(-7.8%)。乐伐替尼 PK不受pH升高剂,剂量,年龄,性别,种族,丙氨酸氨基转移酶,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或胆红素水平或肾功能的影响。
结论:几个协变量对乐伐替尼PK变异性的显着影响很小,因此不被认为具有临床意义,或需要进行剂量调整。
乐伐替尼是一种口服多激酶抑制剂,可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-3,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-4,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,ret原癌基因和v-kit Hardy-Zuckerman 4猫肉瘤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信号途径。当仅抑制单个血管生成途径时,针对多个血管生成途径的靶向可能会绕过上调的补偿机制。乐伐替尼已广泛在相都在健康受试者和实体瘤患者评价1个研究,以及在第2项阶段研究中患者的各种类型的甲状腺癌(对文件卫材的数据)。
在人类口服后,乐伐替尼迅速吸收,观察到的最大浓度出现时间(tmax)通常在1 h至4 h15之间。表观口腔间隙和终末分布范围分别为4.2 lh-1至7.1 lh-1和50.5 l至163.0 l,终末半衰期(t1/2)为〜28 h。肾脏排泄对口腔清除的贡献很小(〜1-2%)。乐伐替尼的血浆浓度-时间曲线下面积(AUC)和最大血浆浓度(Cmax)均显示与剂量成正比增加。
在体外和体内研究已证明乐伐替尼是在肝脏和肾脏两者代谢,并且它主要直接排泄到胆汁中,用〜放射性标记乐伐替尼的64%,在粪便中回收,并在〜25%尿液,只有2.5%的给药剂量能在人类体内完整恢复。乐伐替尼是高度血浆蛋白结合蛋白(范围为97.9–98.6%),主要与白蛋白结合,并且该结合与浓度无关。
根据乐伐替尼在甲状腺分化癌(E7080)的3期研究结果,乐伐替尼已在美国,日本和欧洲获得批准用于治疗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(RR-DTC)患者。 SELECT)— LEN-DTC患者乐伐替尼(24 mg day–1)的多中心,随机,双盲,安慰剂对照研究。尽管大多数分化型甲状腺癌(DTC)患者可以通过标准治疗方法(包括手术,放射性碘疗法和抑制甲状腺刺激素(TSH))治愈,但是RR‐DTC患者的预后较差10年生存率仅为10%因为他们通常对标准治疗无效。SELECT研究的数据表明,与安慰剂相比,乐伐替尼治疗显着延长了中位无进展生存期[分别为18.3个月和3.6个月;危险比0.21,99%置信区间(CI)0.14,0.31;P<0.0001]。
总之,这里描述的最终人群PK模型包括体重,肝功能标志物(ALP和白蛋白)的显着影响以及CYP3A4诱导剂和抑制剂对乐伐替尼 CL / F的同时给药。但是,这些影响很小,并且针对这些影响的PK模拟显示,稳态曲线与90%PI有着很大的重叠。因此,这些作用不被认为具有临床意义,因此不需调整剂量。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了解更多:
2020-11-05
2020-11-05
2020-11-05
2020-11-05
2020-11-05
2020-11-05
2018-11-15
2017-10-26
2018-11-14
2018-11-16
2018-11-14
2018-11-15